這道菜,竟吃出了 _______ 的味道
點擊:2481 添加時間:2019-01-10 11:06:00 信息來源:
《風味人間》里說:嘗遍所有美味,依然貪戀的味道,我們稱之為家。
在很多人眼里,重慶是一個3D魔幻城市,穿樓而過的李子壩輕軌站,走錯一條匝道就是重慶一日游的黃桷灣立交,燈火璀璨的網紅打卡地洪崖洞……
但是對于從小混跡于重慶市井的本地人,這里是一個被稱之為家的地方。當人聲鼎沸的老街舊巷漸漸消失,我們唯有用食物傳承這座城市經久不散的家鄉味道。
酸蘿卜就是其中之一。
小時候,每年冬天,媽媽總是會囤上一筐蘿卜,洗凈,切絲,拌上作料封壇,不出一個月,取出來撒上花椒和香油,就是酸辣爽口、生津開胃的酸蘿卜了。
油煙彌漫的路邊小吃店,洋芋泥是必點的,滿滿一勺酸蘿卜丁,蓋在軟糯的土豆泥上,脆爽與綿密交融,當香辣散去之后,蘿卜本身的甘甜絲絲溢出,唇齒回甘。
“酸蘿卜老鴨湯”是渝菜中的經典燉品,酸蘿卜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沒。當鴨肉的腥味被蘿卜的清香驅散,入口鮮美清香,就是重慶一道不可或缺的風味。
出門在外,能吃上一口家鄉味十足的酸蘿卜,再多的鄉愁都能夠被瞬間治愈。
美食是有根的。
很多食物的制作本身沒有什么秘密,選材、加工、烹飪都談不上復雜,但就是只有在當地才能吃到,它承載的是當地的符號和風土人情。
臨近春節,瑋蘭食堂籌劃著,想在過年之前,先讓大家嘗嘗正宗的家鄉味。
1800斤蘿卜被分批購入,師傅們在空余的時候,就一點一點地開始整理這些蘿卜。
反復地清洗掉蘿卜表面的泥垢,削去頭尾,放入容器中風干,切成絲。制作的時候,大師傅按照兒時的記憶,將媽媽的手藝搬了過來:鹽要勻,水要沸,壇要凈。
后來,更多的伙伴們參與到這件事情。
大家長張總親自操刀展露身手,
宜家事業部的伙伴們自告奮勇,把工作標準引入了蘿卜絲制作流程,切絲的粗細、下刀的紋理皆有講究。
就像回到了小時候,媽媽帶著一家人準備年味,熱熱鬧鬧的模樣。
是為親愛的人親手勞作,所帶來的獨特幸福感。
用手工傳承心意,不只是藏匿于食物,也體現在瑋蘭生活的各方各面。
瑋蘭尚手工,以紅河山棕和天然乳膠為原材的方寸系列產品,在縫合工藝上,師傅們以手帶心,順應棕絲紋理,用粗制麻線穿引而過,對床墊進行固定壓合。
瑋蘭尚勞作,廠區的一草一木,一沙一土,都有瑋蘭人雙手的印記,栽樹種花,磨地修路,成就瑋蘭今日的春花秋實。
以天地間最原始的雙手勞作,
敬自然,愛身邊人。